烟台舞狮之高跷走兽|烟台龙狮文化传媒
现有的走兽造型基本都是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经多次修补,原貌仍存。兽头由技术很高的艺人做出模型,再用软布、麻纸、草纸经胶多层裱糊、阴干,取模并修饰,上色油漆而成。兽身主要由主架、竹板、麻带、麻丝、麻绳、铁丝、软布、草纸等缝制和绑缚,并粘贴、装饰而成。
经过300多年漫长岁月的积累,阳城走兽高跷表演的规模更加宏大,走兽高跷艺术的内容更加充实,如:挂画、张公背婆、八抬、各类走兽等精美的节目,至今已经独一无二了,高水准的节目质量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与喝彩。遗憾的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始,阳城村再没有举行过大型的庙会祭祀活动,使部分精彩节目已经失传。烟台舞狮网站参看:http://www.ytlswh.com
稷山县阳城村走兽高跷艺术是当地人民祖祖辈辈经过辛勤的劳作,运用丰富的想像力,留给后人的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认可和赞誉。走兽高跷这一民间舞蹈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与和谐,同时还体现了当地老百姓祈盼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的美好愿望。
踩高跷这种形式,据说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高跷,也称拐子,是由表演者脚踩木跷表演的。由于表演者高出一截,观众需要仰起头来或是站在高处观看,所以,也有人把高跷称为“高瞧戏”。“走兽高跷”则是我省稷山县清河镇阳城村庙会活动中的一种独有的表演形式,它盛行于清朝雍正初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稷山县因境内的稷王山而得名,隋代稷山县名正式出现。当地的群众对“走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走兽花样繁多,造型奇特。古时流传下来的走兽花样形态逼真,如北阳城的走兽包括:独角兽、貅狼、麒麟等;南阳城的走兽包括:黑狸虎、梅花鹿、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