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森林资源的减少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当然也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上世纪初,有些国家开始生产钢枕和钢筋混凝土轨枕,以代替枕木。然而,因为钢枕的金属消耗量过大,造价不菲,体积也笨重,没有推广开来,只有德国等少数国家还在使用。而许多国家从上世纪50年代起,开始普遍生产钢筋混凝土轨枕。
钢筋混凝土轨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由于木材资源短缺,逐渐使用钢筋混凝土轨枕;后改进为预应力混凝土轨枕。中国铁路自1957年起也大量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轨枕,截至1983年底已铺设约6445万根。1983年年产量400万根以上,约占世界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年产量(约为1500万根)的四分之一。预应力混凝土轨枕除了能大量节约优质钢材外,还有使用寿命长、轨道稳定性好,能满足高速、大运量要求等优点。对推广无缝线路起了很大的作用。其缺点是刚度大、弹性差,致使道床承受的压力和振动加速度增大,从而加剧道碴的粉化,造成轨道的下沉增大,对机车车辆走行部分产生不利影响。为此,要求使用质地坚韧的道碴和在轨枕上设置弹性垫层。各国铁路的混凝土轨枕构造不同,大多数采取连续整根式,有些国家的铁路采用分别支撑钢轨的两块混凝土连以型钢的构造。此外,许多国家还重视改善扣件的性能。中国的ω型弹条式扣件,英国的潘德罗尔(Pandrol)型扣件以及瑞士的菲斯特(Fist)型扣件都是为此目的而设计和制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