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过学的不多,缺乏致富技能,又摸不准门路。”现为大营镇华侨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的黄庭海认为,教育的缺失是制约社区发展的根本原因。“我从越南回来时能说点汉语,当年就上了一年级,可很多孩子因为语言不通放弃了读书。”
帮助贫困归侨侨眷历来是中国侨务工作的重点。2010年,国务院侨办会同国务院8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做好散居困难归侨侨眷扶贫救助工作的意见》,并在“十二五”期间将100多万贫困归侨侨眷纳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扶贫规划。
2010年前后,大营镇华侨社区746户居民陆续享受了不同级别的农村危房改造补贴,用于修葺或翻盖新房,自来水、厨卫入户。许多居民用农机补贴购置微耕机等,告别了人拉牛犁的时代。
随后的几年里,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2013年,通往外界的公路和内部道路全部硬化,光纤网络、电视实现户户通。
“路边还装了太阳能路灯,环保又实用。”杨家权说,“在广州的姨妈去年回来探亲,十分感慨社区的变化。以前回来要坐火车到昆明转客车,折腾一整天,脚都肿了,现在可以直接坐飞机到大理,再有40分钟车程就到家了。”
国务院侨办提出,要确保实现2020年贫困归侨侨眷全面脱贫。为此,各侨乡因地制宜提出了脱贫对策。宾川县于2015年制定了华侨社区贫困居民帮扶实施意见,从住房、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就业培训、扶贫开发等多方面帮扶贫困归侨侨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