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热烈庆祝【济宁高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成为全球资源网"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企业"!

45分钟压缩氧自救器压缩氧自救器换药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品牌: 高博
单价: 50.00元/台
起订: 1 台
供货总量: 999 台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
所在地: 山东 济宁市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9-05-08 16:03
购买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产品详细说明
45分钟压缩氧自救器
45分钟压缩氧自救器

45分钟压缩氧自救器巧妙地将面罩、充气式救生衣和氧气发生罐组合在一起,使该自救器具有呼吸自救和水上自救的双重功能,不但对井下的瓦斯事故而且对井下透水事故有很好的自救功能,平时,口鼻罩式面罩折叠放置在充气式救生衣上的相应兜袋内,氧气发生罐密封包装后放置在充气式救生衣的相应兜袋内,矿工穿上充气式救生衣下井,所述气囊上设有与气囊内部相通的单向的排气阀,同时该排气阀与位于气囊中的三通管连接。45分钟压缩氧自救器自救器包括位于上外壳和下外壳拼装成的壳体中的呼吸组件、内罐组件和设置于内罐组件顶部的气囊,其中:呼吸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口具塞和呼吸软管,呼吸软管通过双向的呼吸气阀与气囊相连通,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它包括安装在外壳上盖及外壳下盖内的初生氧装置与带储气囊的药体罐,初生氧装置与药体罐之间设有连接管,在药体罐上方设有一个带控制阀门的空气过滤装置,在空气过滤装置的侧壁设有空气过滤通道,在空气过滤通道外端设有过滤内膜,能有效的发挥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作用。

45分钟压缩氧自救器产品详情

45分钟压缩氧自救器产品介绍

本实用新型为往复式闭环系统,使用时,人的口含住口具,先用手拉动生氧启动装置的拉环使其启动并供给佩戴者第一口氧气,接着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流入生氧药罐并与生氧药罐内的超氧化钾反应而生成氧气并存入气囊,吸气时,储存在气囊中的氧气再次直接经过生氧药罐而吸入佩戴者肺中,完成了一次呼吸循环,并依次往复循环下去,连续不断地提供人体呼吸所需的新鲜氧气45分钟压缩氧自救器

氧气自救器根据防护时间有15分钟,30分钟,45分钟,60分钟几种。压缩氧自救器可以循环使用,其他自救器不可循环使用,大大的减少了使用成本。氧气自救器主要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污染及缺氧时,为佩戴者提供清洁氧气。

产品特点:

a、采用了双回路循环的呼吸方式,即呼吸各为单向通道,与往复呼吸方式相比,其优点是阻力小、无粉尘吸入、不呛人、吸气温度低、舒适、安全可靠。

b、具有三种供氧方式:定量供氧、自动补给供氧和手动补给供氧。大大提高了呼吸保护的安全可靠性。

c、充填氧气、更换吸收剂、维护修理简便。

d、防护时间长,便于自救。

e、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

f、可反复使用,使用成本低。

g、压力指标观察至关、便于使用。

45分钟压缩氧自救器工作原理


自救器使用时,逆时针转动气瓶阀门,高压氧气从氧气瓶通过减压阀减压,以≥1.2L/min进入气囊,手离开补气压板补养停止。当呼吸系统为负压时,补气压板向内收缩,压迫补气杆打开补气机构,氧气以≥60L/min充入气囊,当气囊鼓起时,补气压板离开补气杆,补气停止。如果呼吸系统内的气压超过排气阀排气压力,气体将从排气阀溢出。吸气时,气囊中的氧气通过口具进入人体。呼气时,气体经过呼气软管进入清净罐,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呗置放在清净罐内的CO2吸收剂吸收,余下的气体进入气囊,按成呼吸循环。

45分钟压缩氧自救器技术参数和特点

防护时间:使用时间为45分钟(中等劳动强度)

供氧方式:定量供氧:>1.2L/min(升/分钟)

储气量:>76L(升)

产品质量(包括CO2吸收剂及氧气):2.1kg

自动补给供氧:>60L/min(升/分钟)

手动补给供氧:>60L/min(升/分钟)

额定压力:20Mpa(200公斤)

自动排气压力:150—300pa(帕)

安全阀门启压力:≤1Mpa

CO2吸收剂应装量:≥530g

外形尺寸:227mmX177mmX96mm

氧气瓶:容积:0.38L(升)





45分钟压缩氧自救器在空气过滤装置与药体罐之间连接有一根压缩氧通道管,压缩氧通道管使药体罐与空气过滤装置连通,气囊位于生氧药罐的上方,离人体眼睛较近,当气囊存有气体后,体积膨大,将会影响到使用者的视野,从而影响其逃离速度,当使用者拿下口具和口具塞时,同时拔出启动针,钢球因启动针拔出并在启动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回位,使得击锤落下,撞击氧烛,及时产生出氧气供使用者使用。45分钟压缩氧自救器同时,生氧药罐底部与中间罐体底部之间设有药品顶紧组件,具体为两个弹簧,在本实施例中,下外壳内通过小固定圈和大固定圈以及上网板组和下网板组分隔成生氧药腔、初期生氧组件和气室,因而,研发新型初期生氧装置或其替代装置使该类矿用自救器的功能更加完善成为了相关科研人员的攻关方向。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更多»本企业其它产品

[ 产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