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热烈庆祝【郑州市祥瑞化工原料有限公司】成为全球资源网"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企业"!
发布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 » 全球化工网 »

大量供应己内酰胺(墨西哥) 祥瑞化工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单价: 23000.00元/
起订: 1
供货总量: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天内发货
所在地: 河南 郑州市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2-11-01 09:55
询价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产品详细说明

主要用途是通过聚合生成聚酰胺切片(通常叫尼龙-6切片,或锦纶-6切片),可进一步加工成锦纶纤维、工程塑料、塑料薄膜。尼龙-6切片随着质量和指标的不同,有不同的侧重应用领域。

 


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10mg/m3

前苏联(1977) 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最大允许浓度 0.06mg/m3(最大值,昼夜均值)

  中国(待颁布) 饮用水源水中在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3.0mg/L(以BOD计)

  前苏联(1978)生活饮用水和娱乐用水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 1.0mg/L

  嗅觉阈浓度 0.3mg/m3

 

各种己内酰胺生产方法中,均需对己内酰胺进行精制。一般精制方法有:化学精制(高锰酸钾氧化、催化加氢等)法、萃取法、重结晶法、离子交换树脂法、真空蒸馏法等,为获得高纯度产品,工业上一般是组合几种方法进行联合精制。

 


世界己内酰胺的生产能力分析


    近年来,世界己内酰胺的生产能力稳步增长。目前,全世界己内酰胺的总生产能力约为485万吨,其中北美地区的生产能力约占世界己内酰胺总生产能力的21.2%,中南美地区的生产能力约占总生产能力的1.9%,西欧地区的生产能力约占23.4%,中东欧地区的生产能力约占15.1%,亚洲地区的生产能力约占38.4%。其中BASF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厂家,生产能力约占世界己内酰胺总生产能力的15.6%,在美国、比利时和德国建有生产厂家;其次是DSM公司,生产能力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12.9%,在中国大陆、荷兰和美国建有生产装置;再次Honeywell公司,生产能力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8.4%。目前,世界上生产己内酰胺的原料主要有环己烷、苯酚以及甲苯等,2010年采用环己烷为原料的己内酰胺生产能力约占世界己内酰胺总生产能力的80.5%。采用苯酚为原料的生产能力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16.5%;采用甲苯为原料的生产能力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3.0%。主要的生产厂家有美国BASF化纤中间体公司(生产能力为27.5万吨/年)、美国DSM化学北美公司(生产能力为20.5万吨/年)、美国Honeywell树脂和化学品公司(生产能力为40.0万吨/年)、比利时巴斯夫公司(生产能力为30.0万吨/年)、比利时Lanxess公司(生产能力为20.0万吨/年)、德国巴斯夫公司(生产能力为16.5万吨/年)、荷兰DSM纤维国际公司(生产能力为25.0万吨/年)、俄罗斯Kuybyshevazot公司(生产能力为18.0万吨/年)、日本住友化学公司(生产能力为18.0万吨/年)、中石化巴陵石油化工公司(生产能力为16.0万吨/年)、帝斯曼南京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20.0万吨/年)、中石化石家庄化纤公司(生产能力为16.0万吨/年)、韩国Capro公司(生产能力为27.0万吨/年)以及中国台湾石油化工发展公司(生产能力为20.0万吨/年)等。      




一、甲苯法


甲苯在钴盐催化剂作用下氧化生成苯甲酸;反应温度160~170℃,压力0.8~1.0MPa,转化率约30%,收率为理论值的92%。苯甲酸用活性炭载体上的钯催化剂进行液相加氢生成六氢苯甲酸;反应温度170℃,压力1.0~1.7MPa,转化率99%,收率几乎达100%。在发烟硫酸中,六氢苯甲酸与亚硝酰硫酸反应生成己内酰胺,并用氨水中和;转化率50%,选择性90%。为减少或消除副产硫酸铵,开发了改良的副产硫酸铵减半法和无副产硫酸铵法。





二、无副产硫酸铵法

  是将转位产物用水稀释为50%的硫酸己内酰胺溶液,以甲苯或烷基苯酚为溶剂萃取出己内酰胺,稀硫酸经提浓后热解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再转化为发烟硫酸循环使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更多»本企业其它产品

[ 产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